欢迎访问文玩收藏投资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欣赏 > 世界名画欣赏

西方视野中的多重逸品画风|逸品画风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就诗意画的范畴而言,高居翰确实是反笔墨的。但这不完全因为他不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之美,而是因为高居翰认为笔法的程式化,在山水画中牺牲了“区分土石的质地、天空阴晴变化的视觉差异,以及表现光和空气的瞬间效果、季节与昼夜的变化等等的技法”。虽然高并没有具体陈述诗意画的组成要素,但可以看到,首先是可以承载抒情体验的画面形象,第二是环境氛围的唤起感。高居翰认为,最好的诗意画依赖于完全掌握了某种再现的技巧,以看似轻松的方式,来表现空间、气氛、光亮以及物象表面的细微和转瞬即逝的效果。

  究竟如何才能表现出此种效果,高居翰并没有从技法的角度作出专门的论述,但石慢(Peter C。 Sturman)在书评中指出,所谓抒情的表达,是以职业画家融入其光学经验(optical experience)来呈现的。从高居翰所举的例子来看,首先是部分南宋的院体画,包括传为南宋马远、梁楷、夏圭等画家(生卒年均不详)的作品;随即越过元代,来到晚明的苏州,将张宏(1577—1652后)、李士达(活动于1574—1620前后)和盛茂烨(活动于17世纪)的画作看作是诗意画的典型(图19),与石慢的论述基本符合。而日本江户时代后期的诗意画,如池大雅、与谢芜村(1716—1783)等也都延续了这路画风。正如《绘事鄙言》中所言,伊海和池大雅都被认为是当代的“逸格”画家。

  图19 明代,盛茂烨,《平沙落雁》,盛茂烨、陈焕、沈明臣、李士达、沈宣,《潇湘八景图册》,八对开册页,纸本水墨设色,24X25.2厘米,弗利尔美术馆藏。

  当然,西方学者的类似理解,也并非完全孤立地从东亚语境出发。首先,在西方艺术史中,诗意的绘画被认为出自18到19世纪归为浪漫主义的一些画家,如约翰·康斯泰布尔(John Constable,1776—1837)、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1774—1840)、法国巴比松画派(Barbizon School)的让·巴普蒂斯特·卡密耶·柯罗(Jean-Baptise-Camille Corot, 1796—1875)等。康斯泰布尔善于捕捉自然界瞬息变幻的特性——云、光和空气。他曾以天空为题画了无数习作,因为它是“基调、标准和抒发情感的主要工具。” 柯罗充满光线变幻的绘画被称为“抒情风景画”。(the lyrical landscape)。第二,西方19世纪30年代以来兴起的先验主义运动,其中代表性的著作有爱默生的《自然》(Nature,1836)和亨利·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Walden,1852),表现了心灵与自然的统一,而风景画是将这种统一表现为视觉的途径。在西方艺术史传统中,自然、气候和光线的变化,体现了诗意的情感、怀旧的乡愁和神创的自然。正如大英博物馆的劳伦斯·比尼恩(Laurence Binyon, 1869—1943)在其初版于1908年的《远东绘画:以中国和日本的图像艺术为主的亚洲艺术导论》中,将牧溪的《烟寺晚钟》(图20)与19世纪法国画家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1814—1875)的《晚祷》联系在一起,认为是饱含诗情的创作。

  图20 南宋,牧溪,《烟寺晚钟》,轴,纸本水墨,33x104厘米,畠山纪念馆藏。

  由此可见,高居翰等学者的中国“诗意画”理解,除了受西方诗意风景画传统的影响,也是在日本延续中国“逸品”绘画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正因为他们站在整个东亚范畴上看待“逸品”的发展,最终将“泼墨”与“墨法”联系,将“粗笔”“简略”与“简略的形态”联系,而水墨氤氲与画中空间、气候、光亮和质感的关系,又被认为是诗意画中最重要的要素,这与中国惯常理解中的“诗画合一”是有所不同的。

  五、结语

  本文关注的是西方学者对“逸品”的理解,整体而言,这些研究观点有相互补充和层层递进的作用,与中国学者的理解相比也有其独特之处。首先,西方的理解主要受岛田修二郎《逸品画风》的影响,主要从绘画技法方面理解“逸品”,认为唐代的“逸品”画包括“简略”和“粗笔”两种特征,南宋的禅画和晚明的“狂怪”画风延续了最初的“逸品画风”。第二,大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唐代和明清时期对“逸品画风”的理解之间存在脱离的现象,这种脱离主要发生在北宋晚期文人画兴起之后,早期的“逸品”是独特的画作,晚期的“逸品”则是对米芾、倪瓒等文人画的赞赏。第三,在索珀看来,“逸品”的转型在蜀地就发生了,在倪肃珊看来,这种转型在宋元时代,而转型的根本变化是从重“墨法”到重“笔法”。第四,中国的诗意画至少自唐代开始即有之,但高居翰等却认为主要出自南宋和晚明,这两个时期的诗意画都对日本有较深的影响,也与岛田“逸品画风”的后期延续观点不谋而合。



 10/10   首页 上一页 8 9 10

上一篇拉斐尔自画像(拉斐尔作品赏析)

下一篇西方名家笔下的爱情:是救赎还是毁灭早已不再重要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中华书画网  中国书法网  中国油画网  书画交易网  艺术传播网  民俗文化网  刺绣文化网  VI设计知识网  校园文化建设网  中国企业培训网  学习力教育中心  中小学教育网  学习力训练中心  旅游风景名胜网  城市品牌建设网  家长学院  学习力教育智库  学习型城市建设  域名投资知识网  意志力教育  健康生活网  中国营销策划网  世界民俗文化网  童话故事网  中小学生作文网  余建祥工作室  思维训练  家庭教育顶层设计  中国爱情文化网  玩中学  笑话大王  科技前沿  趣味地理  中国书画网  思维谷  中华人物谱  高考季  中国茶文化网  作文评论  天赋车站  西湖风景文化  艺术起点  艺术收藏投资  中华武术网  收藏证书查询网  广告设计知识  教育趋势研究  八卦晚报  天赋教育研究  天赋邂逅  中国酒文化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瓷器网  雕塑设计艺术  中国民间故事网  珠宝文化网  世界儿童文学网  茶艺文化网  宝岛期刊  教育百科  致富经  时尚休闲  风雅中国  时尚文化  贝壳书画  中国兰花网  演讲与口才  现代家庭教育  网络营销传播网  学习力教育研究  中国文学网  中国儿童文学网  国学文化网  成语辞典  健康百科  故事河  戏曲文化网  幸福教育网  清风传播  幸福智库  文化艺术传播网  趣搜搜  世界休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