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中新社记者:您曾指出,美国和欧盟模仿中国先后推出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这是对“一带一路”倡议最好的褒奖。您现在如何看待这一观点?是否可以有进一步的补充?
马凯硕:我当然相信模仿是最好的褒奖形式。美国和欧洲目前都在努力参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基础设施项目,这是一个积极的发展。但可悲的是,美国本身面临着巨大的悖论。美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但今天的基础设施相当糟糕。我记得美国总统拜登最近说过,“为什么没有任何一个美国机场能排进世界上最好的25个机场,美国到底怎么了?”
美国没有对自己的基础设施进行投资,这是个悲剧。因此,我们应该鼓励美国不仅投资海外的基础设施,而且投资本国的基础设施。要让世界相信你在基础设施方面做得很好,首先得通过投资自己的基础设施,这就是我希望美国和欧洲能从“一带一路”倡议中学到的东西。
中新社记者:从美国的“重建更美好世界”计划,到欧盟的“全球门户”计划,再到七国集团的“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倡议,不少分析认为,相关计划旨在遏制“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力。您认为美欧提出的基建计划能挑战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吗?如何评价这些计划之间的关系?
马凯硕: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是一个零和游戏。如果美欧能够参与实际的基础设施建设,世界将会获得积极的发展。但美欧的悲剧在于官僚化,他们可以宣布一个项目,但仅仅宣布项目起不到任何帮助,更重要的是需要交付项目。“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之处在于,宣布项目和交付项目之间,时间相当短。而在一些西方的项目中,可能现在宣布,但交付需要10年或者20年之后,为时已晚。因此,我认为美欧应该向中国学习如何在创纪录的时间内交付项目,真正立即帮助其他国家,而不是要求对方等待几十年才能看到结果。
中新社记者:中方多次表态称不会去挑战和取代美国,您在著作《中国的选择:中美博弈与战略抉择》中也提出,即使中国的影响力有所增长,也无意取代美国,扮演全球领导者的角色。但似乎美国并不这样认为,而是将中方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等都视为挑战。您如何看待美方对中国战略意图的误解?
马凯硕:你说得很对,美国对中国试图实现的目标有很大的误解。我认为美国的主要问题是已经习惯了百余年来一直是世界第一,对于美国来说,在心理上接受可能成为第二是可怕的,这也造成了美国对阻止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偏执。但事实上,美国和中国可以通过双赢的方式共同合作,世界其他地区也将从两国的合作关系中受益。我们面临着气候变化、公共卫生、潜在金融危机等全球性的紧迫问题,所有这些全球性挑战都需要美国和中国共同努力。
7月12日,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前院长马凯硕(Kishore Mahbubani)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对“一带一路”倡议成果与前景、所谓“债务陷阱”、如何看待美欧出台全球基建计划与“一带一路”关系等热点问题进行解读。 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中新社记者:一段时间以来,“去风险”替代了“脱钩”成为国际关系领域的热词,西方政界和学界的一些人士认为,“去风险”不是“脱钩”,是旨在消除供应链方面的过度依赖,但中方对此并不认同。您如何看待西方提出“去风险”的意图和影响?
马凯硕:我想说,“去风险”听起来比“脱钩”更好,但当你想看国家要做什么时,不是听他们说的话,而是要看他们的行动。例如,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访华时认为不应该“脱钩”,那她应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取消美国对中国产品加征的关税,因为这些加征的关税是“脱钩”,而不是“去风险”。事实上,关税甚至没有给美国带来好处,实际上损害了美国工人、消费者的利益和美国的竞争力。如果你说你不打算“脱钩”,那合乎逻辑的做法是撤销关税。
美国将在一个去全球化的世界中遭受损失。东亚国家之所以在过去30年快速发展,正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所说的,“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东亚国家已经进入了全球化的海洋,全球化对东亚有利。而这才是美国应该做的,确保继续参与全球化。正是美国发明了全球化的概念,正是美国向世界传授了全球化的优点,看到美国放弃自己的主张,这是令人悲伤的,这一主张其实已经取得了成功。
上一篇: 所罗门群岛政府驳斥西方:中所警务合作协议不构成地区“威胁”
下一篇: 东盟为何反复强调“不能成为代理人”?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