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中新社记者 梁晓辉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到行动,从愿景到现实,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
7月12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咨询委员会委员、世界银行前副行长、北京大学国发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当前中国经济前景和世界经济形势等热点话题进行权威解读。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咨询委员会第五次会议近日举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咨询委员会委员、世界银行前副行长、北京大学国发院名誉院长林毅夫12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当前中国经济前景和世界经济形势等热点话题进行权威解读。
中新社记者:您怎么评价“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对发展中国家以及沿线国家在经贸发展上的带动作用?
林毅夫:“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国际发展倡议,强调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已经做了3000多个项目,带动了近1万亿美元的投资,效果非常显著。
这些投资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解决他们的发展瓶颈,带来当地发展绩效增加,因此沿线国家对“一带一路”项目的欢迎程度非常高。例如印度尼西亚的雅万高铁,在开通前的调试中,当地民众拿着手机去拍照、感受。在老挝,中老铁路也成为一张名片。在非洲,当地人认为蒙内铁路是改变他们发展进程的项目。这些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确实达到共商、共建、共享的成果,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7月12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咨询委员会委员、世界银行前副行长、北京大学国发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当前中国经济前景和世界经济形势等热点话题进行权威解读。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中新社
记者:尽管共建“一带一路”成绩显著,但有些西方媒体依然总以负面视角报道“一带一路”,如称“一带一路”倡议制造所谓“债务陷阱”。您如何看待这样的声音?
林毅夫:确实,这种抹黑的手法在国外很多,但经不起仔细分析。
首先,在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里,中国所占比重总体不到10%。其主要债务来自于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占40%以上,多边国际发展机构的债务占到25%左右。而中国不到10%,比重非常小。
其次,与中国有关的债务是用来做建设的,可以消除他们增长和发展当中的瓶颈,跟发展中国家过去的债务在性质上有相当大的不同。因为过去发展中国家大部分的债务并没有增加自身增长的能力,而中方实际上是消除发展中国家增长的瓶颈,给他们带来增长的条件。像是中国有一句话“要致富先修路”,“一带一路”项目中很多基础设施建设就体现了这一点。
对于有意或无意的抹黑,我相信事实胜于雄辩。比如雅万高铁项目刚开始之时,当地的媒体舆论也有一些质疑,但等到项目建成了,他们意识到“一带一路”建设将给他们带来好处,并且会随着时间不断显现。所以负面的声音,最终会在事实面前慢慢消除。
中新社记者:当前,全球性问题加剧,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新形势下,您认为应当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水平?
林毅夫:还是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项目要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痛点难点,经过共建“一带一路”,能给当地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目前共建“一带一路”已有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成果,下一步要使其助力沿线国家发展生产,尤其是要找准哪些项目能够帮他们创造就业、创造出口、拉动增长、增加税收。要让这些建设项目不仅可以变成能下“金鸡蛋”的项目,而且也可以帮助解决他们过去存在的问题。这样,随着项目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就能达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
下一篇: 印尼智库专家:北约“亚太化”破坏地区稳定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