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玩收藏投资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资讯 > 社会热点新闻

教育合作交流十年:超八成留学生回国发展 港澳高校内地办学引领新风潮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教育合作交流有利于更好服务人才培养。

9月20日,教育部连续举行两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情况、内地(大陆)与港澳台地区教育合作交流情况。

据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中超过八成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

截至目前,教育部已先后批准内地与港澳高校共同设立本科层次及以上合作办学项目19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合作办学机构3个。更多合作办学项目正在积极推动之中。

有调研显示,2022年国内国际学校/国际部的新高一招生火爆。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生源质量稳步提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开放合作成为推动新时代教育变革创新的关键要素,蕴含着新的发展机遇。”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主任刘锦说。

超八成留学生回国发展

中国教育正在以更加开放自信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

在“走出去”方面,我国同181个建交国普遍开展了教育合作与交流,与159个国家和地区合作举办了孔子学院(孔子课堂),与5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建设了23个鲁班工坊,启动了海外中国学校建设试点。

教育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王平在发布会上介绍,上海高校学历留学生中68%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鼓励高校与沿线国家实施“小而美”合作办学项目。

明年,“一带一路”建设将进入第十个年头。刘锦在发布会上介绍,面向未来,我们努力将“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我国的全球教育伙伴集聚区、国内国际教育循环示范区、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辐射区,为我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发展新空间。

近日,国际教育数据平台宜校对国内23个省份的63所国际学校/国际部的调研显示,2022年度的新高一招生比较火爆,无论是报名人数还是学生质量均有显著提升。调研中,2022年新高一学生总量比当年毕业生总量增长了26%。

在“引进来”方面,刘锦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中超过八成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

与此同时,中外合作办学蓬勃开展,过去10年,新增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中,理工农医类占比达65%。

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为缓解疫情导致的出国留学受阻发挥了积极作用,累计录取近10000人。

这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外合作大学自主招生,拿到境外大学offer的学生可以申请西交利物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等国内的中外合作大学。

宜校创始人肖经栋称,该政策已实行3年,类似于“境内留学”,为国际学校/国际部学生就读国内大学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和渠道,也大大增加了中国家庭让子女走国际化教育路径的信心。

来华留学在推进制度建设、实施质量保障、严格入学标准、规范培养管理、加强留华毕业生工作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2020—2021学年,在册国际学生来自195个国家和地区,学历生占比达76%,比2012年提高35个百分点。

截至目前,教育部已先后批准内地与港澳高校共同设立本科层次及以上合作办学项目19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合作办学机构3个。视觉中国

港澳台学生人数稳步增长

内地(大陆)与港澳台教育交流合作蓬勃发展,为促进港澳台青少年成长、成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刘锦在发布会上介绍,十年来,内地(大陆)对港澳台招生渠道有效拓宽,招收学生学历层次不断丰富,招生规模稳步扩大。

内地(大陆)高校累计招收港澳台学生7.9万名。在内地(大陆)就读的港澳台学生人数稳步增长,2021学年,内地(大陆)高校共有港澳台在校生3.82万名,较2012年的2.53万增长了51%。内地已连续多年成为港澳学生赴港澳以外地区升学首选。

截至目前,教育部已先后批准内地与港澳高校共同设立本科层次及以上合作办学项目19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合作办学机构3个,包括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国际联合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以及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批准筹备设立香港城市大学(东莞)。

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在发布会上介绍,香港城市大学、香港都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及香港大学正积极推动合作办学项目。此外,自2012/13学年起,通过“内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学生计划”,鼓励香港青年到内地升学,推动人才交流。

近年来,教育部会同国务院港澳办、国务院台办等有关部门,支持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从港澳台同胞的实际需求出发,积极研究支持港澳台同胞子女在内地(大陆)就读中小学的举措办法。

教育部港澳台办常务副主任闫炳辰在发布会上介绍,总体上按照“欢迎就读、一视同仁、就近入学”原则,保障港澳台同胞子女平等享受当地随迁子女入学相关政策。

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已设有4所港澳子弟学校,另外还有29所学校开设了港澳子弟班;在上海、江苏、广东设立了3所台商子弟学校,涵盖幼儿园到高中教育。部分省市已明确满足一定条件的港澳台同胞子女可在当地参加中考、入读高中。

澳门特区政府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局长龚志明在发布会上介绍,虽然澳门的土地资源有限,但通过批地建校、资助学校重建扩建等,着力优化学校的办学环境和增加学额,更获得国家的支持,批准澳门大学在珠海市横琴岛建设新校区,并于2013年启用。

龚志明介绍,在教育部的协调下,内地众多优质大学提供名额予澳门学生升读,赴内地升学的高三毕业生由2015/2016学年的16%上升至2020/2021学年的37%。

合作办学蓬勃开展

中外合作办学、内地与港澳高校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

以上海为例,举办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176个,其中依托上海15所“双一流”高校举办的机构和项目数超过50%,包括中美合作上海纽约大学、中加合作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中瑞合作上海洛桑酒店管理学院、中英合作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中以合作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农业与生态学院等。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王平在发布会上介绍,上海全市在读国际学生近8万人,上海高校留学生中学位生占65%。构建起国际学生招生入学、预科教育、英语授课和社会服务支撑体系。

上海纽约大学成立于2012年,是第一所中美合办的研究型大学,也是纽约大学具有学位授予资格的三大校园之一。目前在校本科生约2000人,中外学生比例1:1。

上海纽约大学校长童世骏在发布会上介绍,该校学科专业设置围绕中国发展、上海城市创新、浦东开发开放所需的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布局,重点发展包括神经科学、数学、金融学、数据科学等在内的新兴、交叉学科。

今年5月,昆山杜克大学来自全球近30个国家的234名首届本科生毕业,获得昆山杜克大学的学士学位和杜克大学学士学位。昆山杜克大学由美国杜克大学和中国武汉大学与昆山市政府联合创办,2012年8月筹建工作获得教育部批准。

昆山杜克大学相关工作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日,昆山杜克大学迎来2026届358名本科生,其中112名国际学生来自美国、奥地利、肯尼亚等全球五大洲35个国家。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于2014年3月获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设立本科专业25个,研究生专业32个。同时,大学实行书院制教育,把不同学科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开展全人教育,现有5所书院,在校生10000名。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在发布会上介绍,目前,港中大(深圳)在全国的录取生源质量持续稳步提升,本科毕业生就业也取得不错的成绩。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已于今年9月正式开学。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汪扬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介绍,“清水湾校园和广州校区,尽管是两个独立的法人,但是我们是把它作为一个一体的大学,而且两边设的学科是互补的。”

“粤港澳大湾区无疑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引擎之一。目前香港各所高校,实际上发展空间是相当有限的,如果想要更上一层楼的话,在大湾区建立校区已经成为一个趋势。”汪扬说。




上一篇香港金管局:为可能推出“数码港元”做准备,将采取三轨道方式

下一篇卖爆了!中国电热毯一个月出口欧盟27国129万条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中华书画网  中国书法网  中国油画网  书画交易网  艺术传播网  民俗文化网  刺绣文化网  VI设计知识网  校园文化建设网  中国企业培训网  学习力教育中心  中小学教育网  学习力训练中心  旅游风景名胜网  城市品牌建设网  家长学院  学习力教育智库  学习型城市建设  域名投资知识网  意志力教育  健康生活网  中国营销策划网  世界民俗文化网  童话故事网  中小学生作文网  余建祥工作室  思维训练  家庭教育顶层设计  中国爱情文化网  玩中学  笑话大王  科技前沿  趣味地理  中国书画网  思维谷  中华人物谱  高考季  中国茶文化网  作文评论  天赋车站  西湖风景文化  艺术起点  艺术收藏投资  中华武术网  收藏证书查询网  广告设计知识  教育趋势研究  八卦晚报  天赋教育研究  天赋邂逅  中国酒文化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瓷器网  雕塑设计艺术  中国民间故事网  珠宝文化网  世界儿童文学网  茶艺文化网  宝岛期刊  教育百科  致富经  时尚休闲  风雅中国  时尚文化  贝壳书画  中国兰花网  演讲与口才  现代家庭教育  网络营销传播网  学习力教育研究  中国文学网  中国儿童文学网  国学文化网  成语辞典  健康百科  故事河  戏曲文化网  幸福教育网  清风传播  幸福智库  文化艺术传播网  趣搜搜  世界休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