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扬州画派和海上画派。
书画圈“大师”满天飞的当下,要想去伪存真,就得追本溯源。中国画有一个核心的特征是传承,所以师承关系是一条很清晰的脉络线,而围绕着师承和区域性文化趣味必然会产生不同的风格流派,在市场的加速作用下就会形成一个个有凝聚力的、“类帮派”势力的画派。
中国画的流派多以地域或师门划分,本文分享的内容上至清中期的扬州画派,下到当前的两大美院体系。扬州画派中的职业画家和建国后的机会主义画家,他们使美术迎合市场和服务大众成了主流,而纯艺术的生存空间则更加狭小,市场导向的实用艺术生态就这样形成了。
扬州画派
扬州画派是指清代中后期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以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他们注重艺术个性,讲求标新立异,以书法笔意入画,诗书画相结合,形成一股强大的艺术潮流,对后世水墨写意画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为满足目标客户——扬州盐商的审美趣味,讨巧、好寓意的花鸟画快速占领市场,无论是自家装饰,还是送礼都是不错的选择。
石涛 山水册页 纸本设色 30x35cmx8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扬州画派的先行者——石涛(1642-1707),他所倡导的“笔墨当随时代”“借古以开今”和“我自用我法”等艺术观点深入人心,对后世影响深远,近现代的传统中国画基本就是沿袭石涛一脉,在追求个人独特面貌的道路上发展。而扬州画派是以“扬州八怪”为核心代表,特别是金农、郑板桥、李鱓shan、华喦yan、汪士慎、罗聘等人。正是这群人开启了近现代中国画的新格局,积极表达个性,打破传统的绘画范式;他们都是以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这里的“怪”其实就是指个性,打破正统。)
金农 墨梅图 93.5x138cm 安徽博物馆藏
金农 佛像 64x133.8cm 日本国立博物馆藏
金农(1687-1763)博学多才,嗜奇好古,居于“扬州八怪”之首,五十多岁才开始作画,他作品没有一般画家的不良习气,纯朴古拙,个性鲜明。他首创的“漆书”,用墨浓厚似漆,写出的字凸出于纸面,所用的毛笔像扁平的刷子,行笔只折不转,这种方法写出的字看起来粗简,其实有磅礴的气韵。
郑板桥 风竹石图 安徽省博物馆藏
郑板桥 幽兰图 123x50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郑板桥(1693-1766)据说一生只画兰、竹、石,梅兰竹菊四君子是当时书画市场上的爆款,写意墨竹是他的拿手绝活;他还独创“六分半书”,即近于隶书(带有明显波磔特征的隶书称为“八分书”),但掺杂了楷、行、篆、草等书体。其书法“难得糊涂”“吃亏是福”等大俗即大雅,很接地气。
李鱓 古柏凌霄图 101.7x180.9cm 天津博物馆藏
李鱓 玉兰牡丹图轴 69x137cm
李鱓 万事大吉图 62x123cm 安徽博物馆藏
李鱓(1686-1756)明代状元宰相李春芳的第六世孙,曾入朝为官,但因得罪上司而罢官,后居扬州。他是扬州画派中绘画技术较全面的一位,作品题材丰富,早年画风工细严谨;中年画风突变,转入粗笔写意,对后来海派的花鸟画有较大影响。
华喦 翠羽和鸣图轴 177.2x97.4cm 上海博物馆藏
华喦 高枝好鸟图 43.3x100cm 天津博物馆藏
华喦(1682-1756)早年不得志,中晚年频繁往来于杭州、扬州,以卖画为生。在扬州结识了金农、郑板桥、李鱓、高翔及富裕盐商马曰琯、马曰璐兄弟(画家们的大主顾),经常交流切磋,诗画酬答。看来经常与名人一起玩,也可能成为名人,不过他本身的诗、画水平也很不错。
汪士慎 空里疏香图 40x84cm 南京博物院藏
汪士慎 湖石水仙图 30x88cm 南京博物院藏
上一篇:年俗画里的老北京年俗
下一篇:名家书画收藏投资五大核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