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玩收藏投资知识网

以情妇为裸体模特 鉴别真假唐寅春宫画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沈德符的《敝帚斋余谈》讲到春宫画起源时,提到了广川王刘海阳、齐后废帝萧宝卷、隋炀帝、唐高宗、武则天等。其实,中国古代的春宫画不仅起源于宫中的淫乐,也起源于民间一些性书的插图,甚至作为一种性教育工具启示新婚夫妻。汉朝张衡《同声歌》中所述的:“得充君后房,高下华灯光,衣解金粉御,列图陈枕帐,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众夫所稀见,天老教轩皇。”就是说新娘在灯光下脱光衣服,把春宫画铺陈床上,和新郎一起,按照素女、天老这些古代性学大师所指示的性交技巧去做。明人茅玉的《闺情》诗说:“宛转花荫解绣襦,柔情一片未能无,小姑渐长应防觉,潜劝郎收素女图。”这是说丈夫在花荫下想和妻子做爱,妻子也未免有情,但想不到丈夫还掏出一卷“素女图”作参考,于是妻子劝他收起来,因为小姑已渐渐长大了,要防她看见呢!
   
    有资料表明,在公元1世纪,似乎《素女经》之类的性学书籍已有带插图的版本了。如《素女经》内的“九势篇”和《洞玄子》内的“三十法”,都可能有一些图画的附录说明。从《同声歌》可以看到,在汉时有可能以春宫画给新娘做嫁妆,以指导夫妻性生活,这被称为“女儿图”、“枕边书”或“嫁妆画”,这在后世的民间也有流传。在日本,中国大部分古老的性习俗,(甚至有一些在中国已经失传)仍然保留了下来,特别是在新娘的嫁妆中有春宫画,这种习俗直到19世纪仍然存在。
   
    现代人多以古代春宫画为黄色淫秽,其实这是不对的。古代春宫画不仅有欣赏功能、教育功能、医疗功能,还有研究功能,具有很大的文化价值。现代的医生要治疗性冷淡,利用这些画来刺激、唤起患者的性欲,是主要手段之一。通过春宫画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人的性风俗、性观念、性知识、常用服饰和性生活的环境,还可以通过春宫画来了解一些历史。
   
    例如在宋代,有个无名氏画了一幅《熙陵幸小周后图》。多才多艺的南唐后主李煜曾和妻妹幽欢,他写下的著名的《菩萨蛮》词就记述了幽欢时的情景。在他的妻子大周后死后四年,李后主册封妻妹为小周后,又过了10年(公元947年),南唐亡于宋,李后主和小周后被掳至京师。小周后貌美,被好色的宋太宗赵光义看中了,把她宣至后宫,多次强行奸污。宋人王在《默记》中说:“李国主小周后,随后主归朝,封郑国夫人,例随命妇入宫,每一入辄数日,而出必大泣,骂后主,声闻于外,后主多婉转避之。”这件事被人画了下来,就是《熙陵幸小周后图》,“熙陵”是指宋太宗,因为他死后葬在河南巩县的永熙陵,明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篇》中描述这幅作品说:“宋人画熙陵幸小周后图,太宗戴幞头,面黔黑而体肥,周后肢体纤弱,数宫女抱持之,周后有蹙额不胜之态。”

    李煜作为一个皇帝,是个不理政事的昏君;可是他的风流蕴藉的词传诵千古,他的不幸遭遇即亡国,小周后被奸污,他最后又因“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词得罪了宋太宗而被毒死,都令后人寄予同情,扼腕不已。在《熙陵幸小周后图》上,元人冯海粟就题诗:“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冲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意思是:宋太宗你强奸了别人妻子,而你的后代(宋徽宗、钦宗和宗室嫔妃公主3000人)也被金人大肆强奸,这真是报应了。
    
    可是,历史往往会走向反面。金人灭了北宋,肆意强奸北宋的后妃宫室和民间妇女,后来南宋联合蒙古人灭金时,南宋的军人也施加了性报复,有人还把南宋军人强奸金后的情景描绘下来,题为《尝后图》,意即“尝尝金朝皇后滋味之图”。在佚名作家的《樵书》中,曾提到这幅南宋末年的《尝后图》:
    
    “……又有宋人《尝后图》:一妇人裸跣,为数人舁抬,人皆甲胄带刀,有啮唇与乳及臂投者,至有以口衔其足者。惟一大将露形近之,更一人掣之不就。又有持足帛履袜相追逐者,计有十九人。上有题云:南叱惊风,汴城吹动。吹出鲜红花薰薰,泼蝶攒蜂不珍重。弃雪拼香,无处著这面孔,一综儿是清风镇的样子,那将军是极粘罕的孟珙。”
    
    画中露出阳具又准备强奸金后的将军是不是孟珙,有人提出质疑,但金被灭后,此情此景想必有之,即使孟珙没有这么做,别的将军也会这么做。无论是金人奸宋室后妃,还是宋人奸金室后妃,都是性暴行,女子都是悲惨的性牺牲品。
    
    可惜,以上所提到的这些春宫画都已失传,后人只能从一些文字叙述中知道它们存在过了。当然,从流传到海外和散落到民间的一鳞半爪中,我们依稀可见其中的风韵。但几百年来,春宫画往往被看成是“淫画”而加以销毁,甚至连有些有重大历史文化意义的艺术品也未能幸免,这真是古代文化的一大损失。
    
    我认识一个荷兰画家费莱,他酷爱中国文化,特别喜欢中国的古代春宫画,近30年来,
    
    他尽其所有,加以搜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曾两次去他在阿姆斯特丹的家中观赏,他共收藏了500多幅画,有些中国古代春宫画质量之高,真使我感到惊讶。他还办了一个中国古代春宫画的画展,令我感到惭愧。中国人怎么留不住老祖宗的东西呢?唐寅如地下有知,该作何想呢?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解析假画猖獗原因:鉴定家造诣不如造假者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中华书画网  中国书法网  中国油画网  书画交易网  艺术传播网  民俗文化网  刺绣文化网  VI设计知识网  校园文化建设网  中国企业培训网  学习力教育中心  中小学教育网  学习力训练中心  旅游风景名胜网  城市品牌建设网  家长学院  学习力教育智库  学习型城市建设  域名投资知识网  意志力教育  健康生活网  中国营销策划网  世界民俗文化网  童话故事网  中小学生作文网  余建祥工作室  思维训练  家庭教育顶层设计  中国爱情文化网  玩中学  笑话大王  科技前沿  趣味地理  中国书画网  思维谷  中华人物谱  高考季  中国茶文化网  作文评论  天赋车站  西湖风景文化  艺术起点  艺术收藏投资  中华武术网  收藏证书查询网  广告设计知识  教育趋势研究  八卦晚报  天赋教育研究  天赋邂逅  中国酒文化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瓷器网  雕塑设计艺术  中国民间故事网  珠宝文化网  世界儿童文学网  茶艺文化网  宝岛期刊  教育百科  致富经  时尚休闲  风雅中国  时尚文化  贝壳书画  中国兰花网  演讲与口才  现代家庭教育  网络营销传播网  学习力教育研究  中国文学网  中国儿童文学网  国学文化网  成语辞典  健康百科  故事河  戏曲文化网  幸福教育网  清风传播  幸福智库  文化艺术传播网  趣搜搜  世界休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