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生前一生潦倒,在贫困孤独中靠着弟弟提奥的救济勉强度日,大量画作无人问津;身后声名鹊起,作品屡屡创下拍卖新高,无可争议地被列入伟大画家的行列。
梵高,他是一个敏感的天才,一个严格的自我审视者,一个极度真诚的人,一个具有旺盛创造力的艺术家;同时,他又是一个疯狂者,一个被自己心魔折磨的受难者,一个想要将自己撕裂成两半的人,一个割下自己耳朵送人的人,一个举枪对着自己胸口的人。
梵高的矛盾与天才是并行的。我们说不清,究竟是他的天才促使了他的疯狂,还是因为他的疯狂催生了他的天赋?
梵高画作处在现代艺术开端的前沿。他在艺术上的探索,在当时具有开创性。他同塞尚、高更遥相呼应,强调艺术家的观念和情感在艺术作品中的主导地位。梵高,他将色彩作为画作的“主角”,强调色彩赋予的情绪要比描绘的对象更重要。
但当他决定画画时,是在27岁那一年。他的创作和他的生命一样短暂,却留下许多不朽之作。
梵高的一生像他的作品那样富有传奇色彩。在决定画画前,他做过画店职员、商行经纪人、传教士。但当他决定投身艺术时,很快就表现出一种类似圣徒的激情。
起初,他是一个福音传播者;之后,他把福音注入在自己的作品中。
还在梵高当牧师期间,他在布道中就直率地表露了自己的思想。他把痛苦、孤独、死亡、存在,提升到一种欢乐的精神层面。他借着对痛苦的忍受而使自己走向喜悦,使寂寞成为通往精神自由的必由之路;而死亡则通过信仰的媒介得以永生,让尘世的苦难升华为天国的救赎。这一思想在他一生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他在困苦中坚持创作,即便有时陷入迷狂,陷入绝望,但仍努力从绝望中挣扎着而出,让自己尽情地去泼洒颜料来宣泄心中孤苦的念头占据主动。
他越陷在孤独的深处,就越使画作达至灿烂。
在梵高的经历中,他从未放弃奋斗来约束、限制,或者提升、赞美那种扎根至深的忧郁和孤独。在宗教和艺术这两个不同极点中间,他受命于同一个目标。这份忠诚,不仅塑就了他的个性,也激发了他的创造冲动,并最大限度地决定了他作品的风格和容量。
梵高绘画生涯中的两个重要的阶段都与他精神倾向吻合。第一阶段的作品创作于1880年到1885年之间,地点是在荷兰和比利时,作品主调阴沉与灰暗,带着浓重的忧郁与孤独情绪。第二阶段的作品在1886年至1890年之间,创作于巴黎、普罗旺斯和阿尔,风格趋向于明亮、多彩和欢乐。有人试图以他和法国印象派画家的交往,以及南方阳光的影响来解释他风格的转变。其实,这种转变是他内心所向往的,是他通过孤独与绝望的引导才找到它们的。
他的画作在强烈色彩背后浸润的却是怜悯与忧伤。他是第一个将热烈狂放的自由激情与孤寂伤怀的黯然情愫结合在一起的伟大画家。
梵高作品的最大特色在于凸显出他那种非同寻常的仿佛想要突破画框的一股奔涌而出的力量,和一种难以克制的自我表达的欲望。在他的作品中,有着对事物热烈赞赏的质朴精神和本能的强烈表现冲动相融合的特征。他创作时并不顾忌形式,却反而开拓了形式。大胆、简单的笔触中有着一种天生的敏感和傲慢。他对束缚、制约、规范有着深恶痛疾的反感。在他对事物的描绘和色彩的酷爱中,显示出他内心的粗野狂暴和温柔单纯、他内心的战栗和斗士般激情相混合的奇特秉性,在他对天空、田野、房屋的描绘中,既有着他深沉力量的一面,又有着孩子般稚气的一面。
梵高是一位有着发光灵魂艺术家,他从不知道掩饰自己的内心,哪怕是狂野的、迷醉的、孤独的,总要倾注全力将它们表达出来,而不顾及是否过于辉煌!
梵高的作品超出了当时人们理解的范围,在他身上所体现的那种激荡的自由,在今天看来,只是一种最为纯朴的真实。
梵高的激情,来自他所生活在其中的那个世界,来自他所认识的人们所做的按捺不住的强烈反应。这绝不是一个原始人或小孩子所做的那种简单的反应。他写信给弟弟提奥的信,是一个艺术家写出来的最动人的故事。信中表明了他高度敏感的知觉力,这种知觉力完全符合他他那感情的反应。他敏锐地意识到,自己正在获得效果,这种效果是通过黄色或蓝色来取得的。虽然他的大部分色彩观念用来表达对于人物和自然的爱,及其表现过程中的愉快,但他对较深的色彩十分敏感,所以在谈到《夜间咖啡馆》时说:“我试图用红色和绿色为手段,来表现人类可怕的激情。”《夜间咖啡馆》是由深绿色的天花板、血红的墙壁和不和谐的绿色家具组成的梦魇。金灿灿的黄色地板呈纵向透视,以难以置信的力量进入到红色背景之中,反过来,红色背景也用均等的力量与之抗衡。这幅画,是透视空间和企图破坏这个空间的逼人色彩之间的永不调和的斗争。结果是一种幽闭、恐怖和压迫感的可怕体验。作品预示了超现实主义用透视作为幻想表现手段的探索,但是没有一种探索,能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
梵高的宇宙,可以在《星夜》中永存。这是一种幻象,超出了拜占庭或罗曼艺术家当初在表现基督教的伟大神秘中所做的任何尝试。梵高画的那些爆发的星星,和那个时代空间探索的密切关系,要胜过那个神秘信仰的时代的关系。然而这种幻象,是用花了一番功夫的准确笔触造成的。当我们在认识绘画中的表现主义的时候,我们便倾向于把它和勇气十足的笔法联系起来。那是奔放的,或者是象火焰般的笔触,它来自直觉或自发的表现行动,并不受理性的思想过程或严谨技法的约束。梵高绘画的标新立异,在于他超自然的,或者至少是超感觉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可以用一种小心谨慎的笔触来加以证明。这种笔触,就象艺术家在绞尽脑汁,准确无误地临摹着他正在观察着的眼前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看,实际确是如此,因为梵高是一位画其所见的艺术家,他看到的是幻象,他就是幻象。《星夜》是一幅既亲近又茫远的风景画,这可以从十六世纪风景画家老勃鲁盖尔的高视点风景手法上看出来,虽然梵高更直接的源泉是某些印象主义者的风景画。高大的白扬树战栗着悠然地浮现在我们面前;山谷里的小村庄,在尖顶教堂的保护之下安然栖息;宇宙里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最后的审判”中旋转着、爆发着。这不是对人,而是对太阳系的最后审判。这件作品是在圣雷米疗养院画的,时间是1889年6月。他的神经第二次崩溃之后,就住进了这座疗养院。在那儿,他的病情时好时坏,在神志清醒而充满了情感的时候,他就不停地作画。色彩主要是蓝和紫罗兰,同时有规律地跳动着星星发光的黄色。前景中深绿和棕色的白杨树,意味着包围了这个世界的茫茫之夜。
上一篇:弯腰拾穗的农妇(梵高作品赏析)
下一篇:柏树和两个女人(梵高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