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应试教育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很多中国家长羡慕美式教育,似乎在那种教育中学生的个性就能得到充分解放,培养出来的都是乔布斯、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之流的人物。
但网友也有一些关于国外教育情况的吐槽,比如:美国的基础教育水平其实很差,中国初中生做的部分数学题连很多美国大学生都不会做,还是中国的教育方式比较好。
这两种印象都是盲人摸象。教育研究学者万维钢在美国多年,又从事教育工作,对美国社会和教育的思考更多基于亲身感受和深度思考。他对美国和中国教育的分析角度,值得深思。
美国教育是分阶层的
美国是个有严重阶层区分的国家,各社区按房价自然分开,在某种意义上是事实上的种族和贫富隔离。公立中小学的经费主要由所在学区的房产税而来,这意味着两点:
中国一个城市内好学区和差学区的区别仅仅是考试成绩高一点儿或者低一点儿、考上重点中学的学生多一些或者少一些都是”量”的差距,而美国不同学区的教育到是”质”的差异。
如果你上greatschools.com之类的网站查一个美国中小学校的综合评分,网站首先告诉你的是这个学校学生的种族构成,如有多少白人、多少墨西哥裔、多少亚裔等;然后是贫困学生比例,如有多少学生使用了政府资助的免费午餐;最后才是学习成绩。
阶层比分数重要,因为各阶层的教学方法和培养目标完全不同。
教育研究者Jean Anyon,曾在20世纪70年代末,全程跟班考察了不同阶层的几个小学的四年级和五年级教学情况,然后在1980年发表了一篇至今看来都毫不过时的经典论文《社会阶层与隐含教案》。
如果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让你感到愤怒,想要改革的话。Anyon这项研究所揭示的美国教育体制,也许会让你感到深深的失望。
Anyon说,哪怕是在四、五年级这个距离起跑线没多远的地方,不同阶层的学生事实上就已经在为他们将来要从事的一一不同阶层的——工作做准备了。正所谓“龙生龙,风生风,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图 | Mark Smith
1.普通工人阶层的教育
普通工人阶层的学校强调遵守规章流程。整个教学充满死记硬背的机械式程序,几乎没有做选择和做决定的机会。
老师教任何东西,哪怕是解数学题,都是用向学生灌输规则的方法。这些规则通常包括若干个步步骤,而学生必须熟记每一个步骤,老师常常不看你的最终结果对不对,而是看你是否背熟了步骤!
比如老师教两位数除法,就会直接告诉学生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既不解释为什么非得选择这个做法,也不告诉学生这么做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如果学生提出更好的办法,很可能会被否决,须按老师的方法来。
我的小学教育大概比这个好不了多少。做数学应用题如果不先写一个”解”宇,无论对错都会被扣分。老师非常纠结于”乘”和”乘以”的区别,到底是3×5还是5×3,写反了就是错。
我上学的时候对这些教法感到非常不理解,现在知道了阶级分析这个工具,才恍然大悟:这哪里是在教数学?这分明是在训练工人。工人干活,可不就是必须严格遵守流程步骤吗?你只要按规定步骤去做好该做的,至于最终产品如何,不是生产线上一个工人应该关心的事。
这个阶层的学校里自然和社会科学课程也都是死记硬背的方法。学生们并不被鼓励阅读什么课外书,也很少会把所学内容跟真实世界联系起来,基至连课本都不怎么用——教法是让学生直接抄老师写在黑板上的笔记!这些笔记就是考试内容。
纪律是严格的,学生没有什么自由,教室里任何东西都”属于”老师,绝对不能随便碰。老师对学生说话非常不客气,经常有”闭嘴”之类的命令,时不时地制止学生乱动。不过老师自己并不遵守什么纪律、经常拖堂,根本不在乎下课铃。
社会科学课上老师会给一些阅读材料,并配以问题,这些问题都有明确的答案,其根本目的在于考察你是否真正学习了那些材料。
学校教学很强调课本的权威性,你绝对不能对课本结论提出质疑。如果你喜欢批判式思维、对有争议的话题有自己的看法,老师则认为你是危险的。
2.中产阶层的教育
美国一般中产阶层的学校也是这样,一切为找工作和上大学服务。
老师仍然控制学生,但这种学校的老师人品都很好,自己也能遵守制度,至少不会拖堂。
专业人士阶层的学校强调创造性和独立性。美国的所谓”专业人士”,是指医生和律师这种需要长期的学习和训练才能入职的人物,他们拥有专门的技能,他们只有考取一个资格认证才能工作,而且还有自己的职业准则。这些人是中产阶级中的上层,收入不菲,对生活和职业都有很好的规划。
这种人的子女所能得到的,才是中国人心目中神话般的美式教育。
虽然还是小学生,学校已经要求学生有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课堂作业常常是写文章和做演讲,你必须能够自己找到素材、选择方法、组织语言、描述想法。
这基本上是我当初的大学所在的层次,而这些四、三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开始搞独立调研了。
比如,一个任务是每人回家统计自己家有多少台电视、冰箱及多少辆汽车等物件,在课堂上每人负责统计其中一项物件的数字、计算全班平均值。机械化的计算部分你不用管,老师给你提供计算器——但是你必须把调研部分搞好,会有另一个学生检查你的工作。统计完成之后,有的学生甚至还提出建议,跟别的班比较一下数字。
历史课上学到某古代文明,作业是学生们要以其中的人物事件为题拍个电影!有人负责写剧本,有人负责演,有人负责拍摄——当时还没有数字设备,所以家长得帮着剪辑8毫米胶片。学生们要时不时在班级里播报一下新闻时事,老师偶尔还引导他们发现事件之间的联系。
写作强调创意,科学强调第一手的实验感觉。答案对错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真正理解这个内容到底是什么意思。
老师不再直接控制学生,而是通过眼学生交流来引导班级去做什么。任何学生都可以在任何时候去图书馆拿本书,而且只要你在黑板上签个名,哪怕上课中途也可以不经允许离开教室。哪些内容要多讲点,哪些内容要少讲点,老师都能听从学生的意见。
但这还不是美国最牛的小学。
图 | Mark Smith
3.统治阶层的学校教育
这个阶层就是所谓的资本家阶层,学生家长是这个国家的统治者和拥有者,他们当然没必要训练怎么遵守别人的章程,他们不关心怎么用漂亮的简历取悦雇主。这个阶层的学生学的不是怎么遵守规则,而是怎么制定规则。
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决策和选择。
哪怕在数学课上学除法,老师问学生的第一个问题不是怎么算,而是“如果你面对这么一个例子,你的第一个决定是什么?”
你会提出解决问题自己打算从哪儿着手。老师就会说你这个决定不错,然后引导你进一步说出自己的计划。然后让全班一起看看你这个决定和计划的结果如何。
老师不主动提供任何解题方法,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去制定公式,也就是规则。
老师不问对和错,而问: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如果全班都发现你错了,老师告诉你的是:他们不同意你……当然,你对老师讲的东西,也可以随时“不同意”。
这种统治阶层的教育,已经不是追求什么表达能力、艺术效果、漂亮的PPT之类了,而是追求分析问题。这种小学同样学到古希腊历史的时候,不是让学生会表演个什么历史人物的电影,而是问学生“你认为伯里克利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犯了什么错误?雅典公民又犯了什么错误?” 这种问题!
这些注定成为未来领袖的小学生从四、五年级起就已经开始在课堂上对当前问题发表看法。工人为什么罢工?他们这么做对吗?我们怎么阻止通货膨胀?老师说,你不知道答案没关系,我提问题只是让你学会怎么想。
这些学生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他们如果学习了一种复杂语法,单单在考试中答对还不行,必须在此后的写作中用到这种语法,否则老师就不干。写作课也不是追求什么创意、感情描写,而是强调故事结构和逻辑,并且直接用于社会课和科学实验报告的写作中。
学生不但自主,而且可以自治。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一次老师。然后老师和其他学生对他进行全方位的评判。纪律上没有什么要求,任何人部可以随便离开教室,可以不经允许使用学校的任何东西,集体行动也不用排队。
学生学到的是选择和责任。你可以给自己设定优先目标、你自己决定干什么,你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你自己管自己。老师说:“你是你这辆汽车唯一的司机,只有你能决定它的速度。”
这些我出国以后读研究生时才享受到的待遇。
中国家庭教育的落后
再来联系一下中国教育。现阶段的中国教育,跟美国还有很大区别。中国暂时还没有这么强烈的阶层区分……因为大家都在一般中产及以下。
我认为,中国现阶段的流水线教育的默认生产目标,并不是在培养“人”,而是在打磨和挑选”器具”。
下等的器具,是某种实用工具,对应一般家长要求孩子有一个”容易找工作”的学历和技能。
而上等器具,则是工艺品。工艺品未必能用来做什么,但是具有收藏和升值的作用。工艺品对应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各种素质教育:会弹钢琴等才艺、学习成绩好、会英语。身体棒、长相漂亮,等等。你拥有的素质越多,别人就越觉得你好,值得拥有。
为什么说是工艺品而不是艺术品呢?因为艺术品是不能用任何指标来衡量的。真正的艺术品追求独一无二,跟任何已有的东西都不一样,根本就没有标准。而不管是实用工具还是工艺品,都以”符合XX标准”“跟XX一样”为追求。这种”素质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即便会弹琴,也只不过能把曲子弹”对”而已,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弹”好”。
大多数家长并不要求自己的孩子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新颖特性,只求符合各种工艺指标。当他们说”素质教育”的时候,无非是把追求从下等工具提升到了上等工艺品。
人们对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及整个的内心叙事,就是把自己变成一个”好东西”,以期得到别人的欣赏。这个叙事显然与现代人常常遇到的考试制度有关,对早熟的中国人来说则与科举制度有关:好生活、好工作并非是我自己创造的,而是谁看我好,赐予我的。所以要做个好的器具,而不是做个好”人”。
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思维本质上是被动的——外界喜欢什么,我就变成什么。永远是我去适应别人,而不敢让别人来适应我。一定要进名校、一定要进好公司、一定要得到好岗位。人与人之间攀比的,也都是这些外部光环的”加持”。
如果有人凭借自己的能力开创了事业,则多数人不会对他表示羡慕、与他攀比,而是把他当成跟自己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并寻求借他的光,比如为他打工。
换句话说,现代的流水线教育其实是奴隶教育,而古代的贵族教育则是主人教育。前者是被动的,后者则是主动的。”古之学者为己,令之学者为人”——你学这个东西到底是为了改变世界、发挥自己,还是为了适应世界、打扮自己?
主人学习审美,关心怎么评价别人;奴隶学习比美,关心别人怎么评价自己。主人学习明辨是非,奴隶学习迎合别人的是非观;主人学习怎么找到和使用工具,奴隶学习怎么把自己变成工具;主人学习合理调动资源,奴隶学习把自己变成别人的资源;主人学习”我想要什么”;奴隶学习”我要变成什么”。
能从作为一个主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才是真正的”主人翁”精神。有”主人翁”精神,你才不是一个器具。
中国因为历史原因,过去这几十年的主流文化都是贫民文化,人们对”怎么适应别人”研究的很多,对”怎么自己做主”研究的很少。我们看看网上一些所谓的”职场经验”,对工作、对上级、对同事的各种小心翼翼的算计,动辄得咎的脆弱心态,让人感觉真是非常可怜。
这一代中国人的技术很强、性格也随和,愿意与人合作,但是整体心态普遍像小孩一样,有主人翁意识的人物实在太少。
在美国硅谷,尽管来自中国和印度工程师的总人数势均力敌,但是二者地位其实有一定差别。无论是进入各公司管理层的人数,还是创业的人数,中国人都显著不如印度人。为什么印度作为一个国家落后中国很多,海外印度人却能领先海外中国人很多,难道仅仅是因为英语好?
我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印度人比较有主人翁意识。中国作为一个国家很有主权意识,但是中国人作为个人的主人翁意识落后印度很多。
阶层不是一切,自由意志让你超越一切
我们大概可以说,现代教育可以简单地分三个层次,对应三个阶层:
现代流水线式的教育只能把人送到第一层;想要进入第二层,家庭必须出力,争取去精英大学;而第三层,则几乎完全是家庭和个人的事情,学校教育的作用很小。
这么说来,如果生错了阶层,尤其在美国,上学岂不成了无比憋屈的一件事情?
用美国这套标准对照,我的小学的确是在工人阶层。就连在教学楼里从哪边走、上课怎么举手学校都有明确规定。但是我们有好几个同学根本不在乎这些规定,经常跟学校对着干,老师”夸”我们有”造反精神”——我们这帮工人子弟,做事常常带有统治阶级的风格。
人之所以不是机器,就是因为人在根本上是自由的。你可以选择要怎样的生活,然后去实现它。
下一篇:逃婚王妃、反叛公主、学霸弟媳,她们拼凑了摩纳哥王室的“流量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