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唐代存世最大刻经窟群抢险大修:安岳卧佛院谜团知多少
四川省安岳县卧佛院(经文洞)石窟防渗水抢险保护工程近日正式启动。该工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将对卧佛院15个重点石窟(经文洞)的渗水和南崖崖体进行窟前环境整治以及进行治理,以解决长期困扰卧佛院石窟的水患、风化问题。工程预计耗时300天,这是该石窟挂牌以来进行的最大整体保护工程。明年是安岳卧佛院发现40周年,这批刻于盛唐时代的珍贵佛经洞窟将以全新面貌示人。
世界最大左侧卧佛 注:本文图片均来自作者建国后发现的最重要石窟群
安岳卧佛院位于距四川省安岳县城北部39公里的八庙乡卧佛镇,处于今安岳与安居、乐至三县交界之地。石窟营建于天然形成的近30米深谷的南北两崖之上,长约1.2公里的造像区内大小洞窟上下重叠,形如蜂房,现存摩崖造像1613躯,出土圆雕120尊,线刻造像5尊,粗坯6尊,龙2条、神兽22只、佛塔5座、经幢1座、唐碑2通、宋碑1通、游记诗3首、题刻23条、石壁刻经15洞,约40万字。
该石窟三面环水,北面环山,加之位于深谷中,人迹罕至,长期不为外人所知。在清代《安岳县志》中仅有 “卧佛寺治北40里,石像森然今未修”记载。到1982年春节,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才被当地文化馆工作人员发现上报,长达21.3米的唐代左胁卧佛和40万字盛唐石壁刻经轰动世界,1998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建国后发现的最重要古代石窟造像群,具有突出的历史、艺术、科学、宗教价值。
卧佛院为巴蜀地区规模最大的唐代造像群之一,按现有题记和造像风格推测开创不晚于开元年间(713年)。主体造像、刻经均为此阶段落成。是以巨型卧佛为中心,保存和供养佛经的一处大型公共主题寺院。五代、两宋间造像略有增补和妆彩,元明时战乱不断导致逐渐荒芜,清代则彻底废弃。
3号窟“释迦摩尼涅槃龛”位于北崖高13米山崖中,整龛呈“刀币”形,龛宽23米,高10米,深4米,距地面近4米。由“释迦涅槃图”和“释迦说法图”两组图像组成。
安岳卧佛院涅槃龛主尊为长21.3米一字横卧的释迦造像,体态修长,褒衣博带、头靠莲花枕、东头脚西呈左胁而卧。佛陀面容安祥,双目微睁,口角略含笑意,头身比例为1:7。在其腰部有一高3.2米俗世扮相的侍者背对盘坐,身体前倾侧头凝视大佛,右手于释迦左腕处做切脉状。佛足处有一呈S型高3米的着裙半裸力士,撕心裂肺的表情呈现出感天动地之悲恸。
涅槃变上为说法图,2.3米的释迦结迦趺坐,作说法印。两侧有高2.1米的十大弟子、观音和力士,以及2.3米的神众天龙八部呈两排站列,烘托出聆听佛陀说法的宏大肃穆场面。说法图中22个人物通过大小不同的透视关系和表情、服饰、法器等展现出释迦涅槃诸神的悲伤、不舍。并与涅槃图在构图和人物上诸多呼应和对称。构思之奇,人物之生动,堪称中国石窟版的“最后的晚餐”。
该龛的八部众和十大弟子是国内唐龛中现存中保存最好、体量最大、技艺最精湛的一组。
在安岳开凿这尊卧佛像前,中国最大的卧佛像为炳灵寺16号窟北魏泥塑的8.64米卧佛。在安岳卧佛开凿400多年后,大足宝顶才以此为蓝本刻出31米半身卧佛,近700年后,安岳民国工匠又再刻出一尊长36米的卧佛,为中国巨型涅槃造像划上句号。
安岳巨型卧佛首开巴蜀造大像之先河,对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的佛教造像艺术给予了重要的示范和影响,不但催生了安岳境内其余两尊左胁卧佛的开凿,也推动了整个巴蜀唐宋涅槃大像的风潮。在卧佛院南北近百公里范围内,继而开凿了6尊石刻卧佛像,他们或半身露出卧于山湾,或沉睡于百米碧波之下,或半悬于山岩,或躺于山巅高岗之脊,成为西南佛教造像之蔚然奇观。
在卧佛龛周边还分布着55个人工开凿的巨型经洞,规模居全国之冠:高、宽、深超过3米的2窟;超过2米的有6窟,小于2米的7窟。已刻佛经的有15 窟,刻字面积154平方米,共有佛经22部,70 余卷计40万字,是世界现存最大的单一时代开凿的摩崖刻经窟群。
大般涅槃经
上一篇:书法名家共聚宁夏研讨青少年书法教育创新模式|书法|艺术家|书法家